《人间悲剧》系列一:十八堤
文/门清
这里曾经是一片荒湖,人们要借助船桨才能踏足于此。流行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垦荒运动一时间让荒湖周边的居民忙碌不已,在一个枯水期长达四个月之久的冬天,近万名劳力一齐上阵,用铁锹垒起来绵延数十里的堤坝,纵横于荒湖之间,从此荒湖变成了良田,而堤坝纵横交错出来的网格久而久之则形成了一个一个的自然村。
其余的堤坝暂且不提,单说横亘在荒湖中间的那一条,东西走向,是所有村落的人外出或返乡的必经之路。在它的正中,一条引水灌溉的大河由南至北,相交的地方成了它唯一的缺口。人们只好在这河上架起一座木桥,木桥一米来宽,恰好够错人。三十年后,木桥被掀起,三米余宽的石桥取代了它,今天人们走在石桥上扒着护栏往桥下望去,依然能搜寻到残留在河里早已被河水冲刷光滑却又纹丝不动的木桥桩,像一个退役的老兵,身子骨早已不利索,还要以立正的姿势告诉人们他还行。而无论木桥或石桥,都成了这条特殊堤坝的一部分,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便。是谁为这条堤坝取名十八堤,已经无从考证了,因为荒湖恰好分成了十八个自然村,而每个人都认为是自己村里面想出了这个好名字。后来有人为了证明是自己取的名,又添了两个字——荒湖十八堤,可是谁也没有买这个账。
在十八堤的东端,青砖砌就的瓦房坐北朝南排列成阵,房子的正前方耸立着一根木旗杆,天气晴朗的日子,一面发灰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部随风摇摆,像是点头迎接回到荒湖的游子,又像是挥手作别离别荒湖的浪人,旗杆再往前就是十八堤。在房子的东侧,竖挂一块木头雕刻的牌匾,由上至下是“荒湖小学”四个颜楷大字,笔力雄劲。
由东一路向西,约莫三公里,就到了十八堤的最西端,这里的地势较高,而在最高处,一座坐西朝东的寺庙拔地而起,墙面刷上黄色的外墙漆,屋顶采用吊脚式设计,瓦片呈金色。人们需要攀爬数十级台阶,方能来到寺庙门前,仰头可以瞧见门楣上歪歪扭扭四个金漆大字“入如来地”,听说这里本来也是颜体楷书,后来翻修了一回,另请了外地的得道高僧书写,大概是不错的,大门两旁楹联空缺。正中的佛龛供奉着三世佛,背面是千手观音,两边则是十八罗汉,全部由木头雕刻。在三世佛前的香案上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神像,土地、八仙、月老,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本地神明。
历史在荒湖口口相传,争吵、离别、爱恋、劳作、信仰,在多数人的眼里,只是听着荒湖的故事,就足以慰籍一生闲暇。一代一代的荒湖人在这方天地生老病死,他们听着上一代人的故事,也成为下一代故事里的主人翁。就像没有人能绕开十八堤出入荒湖一样,荒湖已然成为人生的牢狱,最洒脱的人也只是游戏其中,哪怕侥幸越狱,也注定要永远背负沉重的枷锁。
- 本文作者:公子钺桉
- 本文链接:http://blog.zhangxiaocai.cn/posts/f360f6ef.html
-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未经许可均禁止转载、发布、使用盈利等所有涉及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