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悲剧》系列六:挑货郎

  

  文/门清

  

  一条扁担,两个箩筐,借一副洪亮的嗓子在荒湖走街串巷就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是挑货郎的本事。

  

  暮春的阳光将天际线越拉越长,勤劳的荒湖人要靠过中填充肚子,然后把力气使在土地里。下午一点,西坡寺边上的人家生起炉灶,瓦房上的烟囱不断地吐出稻草燃烧后的青烟,微风吹散烟雾,向人们吹去中饭的味道。李胜男将刚蒸得的包子馒头各装一筐,用白净的棉被盖上,扁担上肩出门,朝十八堤的北边走去,她的父母还要蒸上两笼,父亲李志广走的是南边。

  

  两角钱就能买上掌心大的肉包,馒头只卖一角钱。十三岁的李胜男没有读完小学,认得几个字,算得来加减,挑得起两筐包子,足矣胜任挑货郎的工作。

  

  正午的阳光很是毒辣,草帽的影子恰好落在箩筐上,李胜男走一步,影子便跟着挪一步。一米余宽的田埂两边,长满了杂草和小树,人们还来不及打理这条主路,现在正值农耕播种的时节。犁过的地里有的刚上满水,有的已经在碎泥了。看到有人的地界,李胜男便扯上一嗓子:“包子、馒头”。旷野里就不时响起一阵阵尖细的叫卖声,与崇尚力量的农耕作业极不协调。有时,人们把她喊住,买几个,没带钱就赊着了,更多时候,人们顾着活不搭理她,她就继续往前走。

  

  陈家坳是买卖的第一站,人们把瓦房砌成一排,大门前各开出数米宽的出场,大路就形成了。嫌弃日头太高的人们歇在家里,用热水将早饭泡一泡,就一点咸菜,也算过中,讲究的人才会等待李胜男,相比咸菜淡饭,热乎的包子馒头才是正儿八经的午餐。李胜男每路过一栋房子,便扯两声,从不作多余的停留。错过了的自然会追上来,而时间错过了,包子馒头就冷却了,急着下地的人也就出门了。

  

  走到大路尽头,一大片宽阔的平地出现在李胜男的面前,这里是陈家坳公用的晒场,人们将收获的稻穗堆在这里脱粒、晾晒、最后存储。现在,只能看见小摞的稻草,那是煮饭的燃料,也是耕牛的草料,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明显所剩无几了。晒场再往前,是一个比晒场还要大得多的深水塘,塘子成椭圆状,大路这边是陡峭的河坡,另一边则低矮得多,几乎与水面持平,而低矮的河埂上,码头一字排开,为陈家坳的人们洗衣取水提供方便。深水塘里荷叶桩正是露出水面的时候,四周的水草却已经结成了绿环。水鸟早已结束觅食,开始游走于河岸,寻找合适的安家点了。与孤儿湖不同,陈家坳的深水塘由洪水冲击而成,原本是挡水的堤坝,与大路连成线,如今像是被拉满的弓,委曲求全,好处是陈家坳的人吃水不再绕远,而陈家坳的名字也得于此地。

  

  走过了陈家坳,李胜男的扁担轻了许多,走在塘子堤上,河风一阵阵吹来,风干了她额上的细汗,通红而细腻的脸颊才让人记起来她还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是藏在闺中学女红的年纪,可是在荒湖,一点也不稀奇。乘着凉快劲儿,她的脚步轻快起来,不一会儿,便到了下一个人家密集的地界——谷家村。
谷家村的人更喜欢花钱,无论是买鱼还是买包子馒头,将挣来的钱花出去比攒起来更让人们觉得划算。在荒湖,只有他们的祖先是正经的渔民,早年间,物物交换也都流行,钱在人们眼里并不比一条鱼,一粒米更有价值,更何况洪水随时会来,只有生命和吃饭值得关心。所以,很多时候,李胜男只要走到谷家村,就可以清筐折返了。

  

  果不其然,行路过半,筐子眼见就空了,剩着两个馒头,李胜男没有再往外卖,但继续往前走着,遇到想买的只回应今儿卖完了,明日再来。她揣着两个馒头径直朝着呜咽河走来,离着呜咽河数米远的地方,住着谷三爷。为谷三爷送馒头,是李志广的吩咐。三间茅草棚,一间猪圈,门前一片竹林,就是谷三爷的家了。远远可以看见,谷三爷正和一个妇人交谈着什么,等到他转眼,李胜男便举着馒头向他打招呼,谷三爷笑哈哈回应着。走近了才知道那妇人是卖菜秧子的邱大娘,他们已经谈妥了,十棵辣椒秧子和十棵茄子秧子,一共三块钱,付了钱,邱大娘便顺着李胜男的来路折返去。谷三爷把李胜男请进屋,招呼袁老太倒茶:“累坏了吧,赶紧歇一歇。”说着便端了凳子。李胜男把馒头递给谷三爷,摘下草帽,用挂在颈上的汗巾擦了擦脸,又收拾了一下剪到耳垂的短发,这才看的出是个美人胚了。她双手接过袁老太递过来的茶水,道了谢才坐下,回应着谷三爷的问话:“累倒不累,就是热了点。”又问谷三爷:“您还种菜呢?”“种一点,买多了钱紧张。”“您不用种,我家种的多,收了给您送过来,也顺路。”“哈哈,净白吃。”“我爸说了,舅爷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说等您不想在这住了,就住我家去,免得您三天两头跑这么远到寺里去。”“哈哈,你这娃。”谷三爷没再接话茬又接着问:“正儿今年要上学了吧,你爸妈多了空,你还上学吧?”说到上学,李胜男一下子换了人一样默不做声了。谷三爷接着说:“刚才卖秧子的邱丫头你认得的,你叫她邱大娘,上年纪的只管叫她邱丫头,快五十了,卖了几十年的秧子,一句书也没读,十岁就跟着爸妈卖秧子,找了婆家也还是卖秧子,没办法,只会卖秧子。”“可是我只会卖包子啊。”“所以要读书啊,读了书,干啥不好呢?”李胜男没有话答,又喝了口水。“暂时不提啦,开学还有好几个月,你还是卖你的包子,不然我跟你舅奶奶还怕没包子吃哩。”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李胜男从谷三爷家里出来,挑着空空的筐子,心里却沉重起来,想到四十年后的自己变成了邱大娘,想到一辈子和包子馒头打交道,她突然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好在返回时,人们都在找她预订明天的包子了,才稍微分散了心事,回家去了。

  

  

查看评论